Windows XP Windows 7 Windows 2003 Windows Vista Windows教程綜合 Linux 系統教程
Windows 10 Windows 8 Windows 2008 Windows NT Windows Server 電腦軟件教程
 Windows教程網 >> Linux系統教程 >> Linux教程 >> 淺談Linux文件系統反刪除方法

淺談Linux文件系統反刪除方法

日期:2017/2/7 17:00:06      編輯:Linux教程

作為一個多用戶、多任務的操作系統,Linux下的文件一旦被刪除,是難以恢復的。盡管刪除命令只是在檔節點中作刪除標記,並不真正清除文件內容,但是其它用戶和一些有寫盤動作的進程會很快覆蓋這些資料。不過,對於家庭單機使用的Linux,或者誤刪檔後及時補救,還是可以恢復的。

  1、Ext2文件系統結構的簡單介紹

  在Linux所用的Ext2文件系統中,文件是以塊為單位存儲的,默認情況下每個塊的大小是1K,不同的塊以塊號區分。每個檔還有一個節點,節點中包含有檔所有者,讀寫權限,文件類型等信息。對於一個小於12個塊的檔,在節點中直接存儲檔數據塊的塊號。如果檔大於12個塊,那麼節點在12個塊號之後存儲一個間接塊的塊號,在這個間接塊號所對應的塊中,存儲有256個檔數據塊的塊號(Ext2fs中每個塊號占用4字節,這樣一個塊中所能存儲的塊號就是1024/4=256)。如果有更大的檔,那麼還會在節點中出現二級間接塊和三級間接塊。

  2、恢復被誤刪檔的方法 

  大多數Linux發行版都提供一個debugfs工具,可以用來對Ext2文件系統進行編輯操作。不過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,還有一些工作要做。 

  首先以只讀方式重新掛載被誤刪的檔所在分區。使用如下命令:(假設文件在/usr分區)

  mount ?Cr ?Cn ?Co remount /usr

  -r表示只讀方式掛載;-n表示不寫入/etc/mtab,如果是恢復/etc上的檔,就加上這個參數。如果系統說xxx partion busy,可以用fuser命令查看一下是哪些進程使用這個分區上的?n:

  fuser ?Cv ?Cm /usr

  如果沒有什麼重要的進程,用以下命令停掉它們:

  fuser -k ?Cv ?Cm /usr 

  然後就可以重新掛載這些文件系統了。 

  如果是把所有的檔統一安裝在一個大的/分區當中,可以在boot提示符下用linux single進入單用戶模式,盡量減少系統進程向硬盤寫入資料的機會,要不干脆把硬盤掛在別的機器上。另外,恢復出來的資料不要寫到/上面,避免破壞那些有用的資料。如果機器上有dos/windows,可以寫到這些分區上面: 

  mount ?Cr ?Cn /dev/hda1 /mnt/had

  然後就可以執行debugfs:(假設Linux在 /dev/hda5)

  #debugfs /dev/hda5

  就會出現debugfs提示符debugfs:

  使用lsdel命令可以列出很多被刪除的文件的信息:

  debugfs:lsdel 

  debugfs: 2692 deleted inodes found. 

  Inode Owner Mode Size Blocks Time deleted 

  164821 0 100600 8192 1/ 1 Sun May 13 19:22:46 2001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 

  36137 0 100644 4 1/ 1 Tue Apr 24 10:11:15 2001 

  196829 0 100644 149500 38/ 38 Mon May 27 13:52:04 2001

  debugfs: 
  列出的檔有很多(這裡找到2692個),第一字段是檔節點號,第二字段是檔所有者,第三字段是讀寫權限,接下來是檔大小,占用塊數,刪除時間。然後就可以根據檔大小和刪除日期判斷那些是我們需要的。比如我們要恢復節點是196829的文件:

  可以先看看文件資料狀態:

  debugfs:stat <196829> 

  Inode: 196829 Type: regular Mode: 0644 Flags: 0x0 Version: 1 

  User: 0 Group: 0 Size: 149500 

  File ACL: 0 Directory ACL: 0 

  Links: 0 Blockcount: 38 

  Fragment: Address: 0 Number: 0 Size: 0 

  ctime: 0x31a9a574 -- Mon May 27 13:52:04 2001 

  atime: 0x31a21dd1 -- Tue May 21 20:47:29 2001 

  mtime: 0x313bf4d7 -- Tue Mar 5 08:01:27 2001 

  dtime: 0x31a9a574 -- Mon May 27 13:52:04 2001 

  BLOCKS: 

  594810 594811 594814 594815 594816 594817 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 

  TOTAL: 38 

  然後就可以用dump指令恢復文件:

  debugfs:dump <196829> /mnt/hda/01.sav 

  這樣就把檔恢復出來了。退出debugfs: 

  debugfs:quit

  另一種方法是手工編輯inode:

  debugfs:mi <196829> 

  Mode [0100644] 

  User ID [0] 

  Group ID [0] 

  Size [149500] 

  Creation time [0x31a9a574] 

  Modification time [0x31a9a574] 

  Access time [0x31a21dd1] 

  Deletion time [0x31a9a574] 0 

  Link count [0] 1 

  Block count [38] 

  File flags [0x0] 

  Reserved1 [0] 

  File acl [0] 

  Directory acl [0] 

  Fragment address [0] 

  Fragment number [0] 

  Fragment size [0] 

  Direct Block #0 [594810] 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 

  Triple Indirect Block [0]

  使用mi指令後每次顯示一行信息以供編輯,其它行可以直接按回車表示確認,把deletion time改成0(未刪除),Link count改成1。改好後退出debugfs:

  debugfs:quit

  然後用fsck檢查/dev/hda5

  fsck /dev/hda5

  程序會說找到丟失的數據塊,放在lost+found裡面。這個目錄裡的文件就是我們要的。


 

Copyright © Windows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