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indows XP Windows 7 Windows 2003 Windows Vista Windows教程綜合 Linux 系統教程
Windows 10 Windows 8 Windows 2008 Windows NT Windows Server 電腦軟件教程
 Windows教程網 >> Linux系統教程 >> Linux教程 >> Linux常見故障診斷說明(上)

Linux常見故障診斷說明(上)

日期:2017/2/7 9:21:26      編輯:Linux教程

對大多數用戶來說,Linux操作系統的易用性和Windows操作系統相比,還是存在一定差別的。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,如果系統發生一些故障或遇到某些問題的時候,我們經常會用一些補救的措施來進行故障的排除,這些方法很多,而且簡單易用。但是,這種在Linux操作系統中進行故障排除的工作卻要復雜一些,而且故障的發現不像在Windows操作系統那樣可以及時預見,需要手工運行一些系統和網絡的管理命令。下面,就對系統和網絡兩種類型在Linux操作系統中的常見故障診斷進行說明。

1.系統故障診斷

(1)啟動故障。這是在Linux操作系統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。系統不能啟動的原因主要有:在安裝Linux操作系統的過程中,LILO配置信息錯誤,導致安裝完成後,系統不能正常啟動;重新安裝其他的操作系統,也經常會導致原有的Linux不能啟動。因為,這些新安裝的操作系統默認為計算機中沒有其他的操作系統,因而改寫了硬盤的主引導記錄(MBR),覆蓋了Linux操作系統中的LILO系統引導程序,致使最後無法啟動LILO;在操作Linux系統的過程中,由於運行錯誤的Linux命令,使系統重新啟動時,出現異常。

如果在Linux操作系統安裝過程中或安裝過程後,制作了Linux系統的急救啟動盤組,使用這些急救盤啟動系統即可進入系統,然後對相應錯誤進行配置即可解決問題;如果沒有制作急救啟動盤組,Linux系統不能啟動,該怎麼辦呢?下面介紹三種解決方法。

1)進入Linux操作系統單用戶模式,在boot提示符後,敲入:Linux single,此模式下啟動Linux,LILO配置和網絡配置信息不加載在啟動過程中。

2)光盤啟動,用第一張安裝Linux操作系統的光盤(啟動光盤)啟動硬盤的Linux系統,主板BIOS裡要設置光盤啟動,重啟機器後,出現boot:提示符後鍵入:

vmlinuz root=/dev/Linuxrootpartition noinitrd

其中,root=後面填入用戶的Linux root分區的分區號,也就是Linux系統的root文件系統所在的硬盤分區位置,例如:vmlinuz root=/dev/hda3 noinitrd。回車之後,即可進Linux系統。如果想恢復被破壞的LILO系統引導程序,可以在編輯,etc/lilo.conf之後,運行/sbin/lilo即可。這種方法也適合其他原因對Linux操作系統造成的破壞(注:軟盤啟動操作系統的過程也同上)。

3)在DOS下運行loadlin程序啟動系統。在個人計算機使用Linux系統時,通常都是 Linux和Windows 9x或Windows 2000並存的。如果知道Linux系統在硬盤上的確切安裝分區,並且有loadlin程序(在Red Hat Linux光盤的dosutil目錄下就有這個程序),也可以啟動Linux系統。loadlin是DOS系統下的程序,運行它可以從DOS系統下直接啟動Linux系統,快速進入Linux環境。除loadlin程序之外,還需要一個Linux啟動內核的映像文件vmlinuz,在Red Hat Linux光盤的images目錄下有這個文件。例如,如果在Windows 2000系統下面,進入DOS的命令模式,然後運行下述的loadlin命令,即可重新進入Linux系統:

loadlin vmlinuz root=/dev/Linuxrootpartition

命令執行後,就開始引導Linux系統。用root身份登錄後,在編輯/etc/lilo.conf之後,運行/sbin/lilo即可,這樣操作後則重新將LILO系統引導程序裝入MBR。

(2)文件系統故障。在Linux操作系統中,這也是一種經常會遇到的故障。系統不正常關機,或突然掉電等原因都會引起文件系統被破壞。

解決方法如下:

當文件系統被破壞時,可以使用相應的fsck命令進行文件系統的修復。例如下面的命令:

fsck/dev/hda5

關於fsck命令具體參數的使用方法,可以參閱MAN參考手冊。如果使用的是ext2fs類型的文件系統,就可從軟盤運行e2fsck命令來修正文件系統中被損壞的數據。

但是有一點要注意:如果文件系統被破壞的原因是超級塊被損壞(超級塊是文件系統的“頭部”,它包含文件系統的狀態、尺寸和空閒磁盤塊等信息),例如不小心直接將數據寫到了文件系統的超級塊分區中,那麼Linux可能會完全不識別該文件系統,即使采用fsck或 e2fsck命令也不能修復它了。這時候,只有到安裝光盤中看看有沒有對應的文件系統,將此文件覆蓋原操作系統被破壞的文件來恢復了。如果不小心刪除了系統中重要的文件,也可采用這種方法來試試。

(3)函數庫故障。在Linux操作系統中,如果不慎將系統中的函數庫文件破壞,或者破壞了/lib目錄下的符號鏈接,那麼將導致依賴這些庫的命令無法執行。這也是比較常見的系統故障。

最簡單的解決辦法是用急救啟動盤組啟動系統,在/mnt目錄中安裝硬盤文件系統,然後修復/mnt/lib目錄下的庫。

(4)登錄系統故障。由於管理員忘記密碼,或者由於系統受到黑客的入侵,系統密碼文件被修改。導致管理員可能無法用賬號登錄系統。

解決方法如下:

方法一,在系統啟動時,進入單用戶模式(Linux single),然後用passwd命令重新設置密碼,或修改密碼文件即可恢復正常。

方法二,用急救啟動盤組啟動系統,然後將硬盤的文件系統安裝到/mnt目錄下,編輯/mnt/etc,passwd文件進行恢復。

方法三,將安裝系統的硬盤拆下來,放在另一個Linux系統中,然後掛載(mount)此硬盤的系統安裝區,將次硬盤分區中的/etc/passwd,/etc/shadow,/etc/group文件覆蓋或修改,也可以恢復。

(5)KDE環境故障。如果Linux系統的KDE環境無法正常啟動,例如以普通賬號運行startx命令後,出現:“……Call not start X server.Perhaps you do not have console ownershiip?”類似的提示。出現這種提示的原因是可能別的用戶曾經運行過KDE環境,並在系統中留下標示此用戶的緩存文件。

解決方法

運行如下命令:

rm -rf/tmp/*

然後,重新運行startx命令即可進入KDE環境。

有時以普通賬號運行startx命令後,出現“can not start X server”的錯誤提示,並且不斷地有報錯提示的英文字符向上翻滾,導致無法進入KDE環境。出現這種情況,可能是由於對Linux系統的不正常關機,從而導致不能進入Linux的KDE環境。

解決方法如下:

在控制台下以root身份登錄,鍵入setup命令,出現系統設置菜單,選擇其中的“X窗口設置”,然後依照提示正確設置顯示器的類型、刷新頻率、顯存大小、分辨率等。這樣將系統中的X窗口重新設置一遍,如果沒有報錯,系統會自動啟動KDE環境。可能需要注意的一點是:在用setup命令進行設置時,可能還會有大量的英文字符在屏幕上翻滾,這時不要緊,請繼續看清屏幕,使用TAB鍵或方向鍵進行上面的配置,配置無誤後,會立刻恢復 KDE環境的。

Copyright © Windows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